集结了国内百余位实力演员联袂出演的电视剧《光荣与梦想》15日迎来收官。作为“理想照耀中国——国家广电总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电视剧展播活动”的重点剧目,该剧用宏大题材、精良制作、优秀阵容、高远立意四大看点,带领观众走进峥嵘岁月,感受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光荣与梦想。
这是国内电视剧导演奖项大满贯得主刘江第一次涉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刘江职业生涯中执导的电视剧题材丰富、类型多样,有谍战剧《黎明之前》、商战剧《局中局》、都市家庭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咱们结婚吧》、年代传奇剧《老酒馆》等。
循着过往的创作准则,刘江从历史伟人“家庭成员”的角度进入他们的情感世界,再进入他们的革命岁月。刘江说,他在《光荣与梦想》的创作过程中流下太多的眼泪,“我经常感觉自己在‘燃烧’。”这种“燃烧”又一次拉近了与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之间的距离。困扰同类题材多年的老大难,成功破题。
艺术范畴下功夫传递思想就有到达率
北青报:第一次创作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您把过往哪些作品的成功“元素”借用过来,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刘江:其实恰恰就是我把过去那点经验用在这个剧的创作上,才有了现在的局面。而且当初总局领导找我来做这个命题作文,也是这个意思。
对于我来讲,我没有把它当做“另外”的作品来对待,还是当做一个故事来做。我就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只是说载体是党史。我得对自己手艺的性质有一个清醒的了解。这个戏跟我接《黎明之前》、《媳妇美好时代》的本子一样,我始终想的是怎么把它变得生动起来——在艺术的创作范围下功夫,它传递的思想就有到达率。
比如我倾注心血最多的是毛泽东、杨开慧、毛岸英的家庭情感戏,这点是整个故事里面比较灵魂的部分。在情感世界跟观众拉近距离方面,这条线上下功夫最多。因为只有这一条线,具备以家庭成员视角来描写毛泽东情感世界的可能。杨开慧作为妻子思念丈夫,有五言诗;毛泽东作为丈夫思念妻子,有梳子、儿子、家庭合影。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革命者角度,而是一个普通人的角度。因为每个观众都是家庭成员,都在家庭里面扮演儿子、父亲、丈夫、妻子的角色,这样朴素的情感很容易建立起带入感,才会对他的伟大之处更加了解。在这样总的思路指导下,我试图给每一个人物找到空间去鲜活化。
北青报:您一直坚持“电视剧应该用讲故事的规律来拍党史”。实际上党史剧跟其他题材最大的不同是每个阶段每一件事情都不能任意改变,您在拍摄中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刘江:因为党史本身就足够精彩。在选材上,我给编剧的要求是你一定要选符合戏剧和故事规律的素材展开。开会显然不是符合故事规律的东西,我们就少开一点会,多刻画人。
在重大革命题材创作上,有一个原则叫大事不虚,小事不拘,但是度的把握上有难度。因为故事属于文艺作品,它来自于生活,高于生活,它需要变形,甚至需要夸张。只有夸张变形了,才能把它的意义表达出来——就是需要这点虚,才能反映生活的实。艺术就是这样,但是党史是不能让你虚的,他俩见过面吗?死板一点觉得党史上没有见就不能见,活泛一点说也许可能能见,这就看你的灵活度,这里面是有文章的。
演员应追求形似但要相信神似的力量
北青报:最近主旋律的电视剧很多,不同版本的特型伟人形象轮番登场,您在拍摄时对演员的要求有何特殊要求使之与其他同题作品不同?
刘江:就是打破脸谱化的东西。只有把伟人还原生动、自然、鲜活的普通人,我们才能理解他的行动,否则只能仰视。在表演上,我跟所有的演员都提统一要求:不需要你们去模仿外部特征,那个是替身的玩法,我们要塑造这个人物的伟大灵魂,要求神似。比如《至暗时刻》,演员跟丘吉尔本人差别大了去了,可是观众就相信他是丘吉尔,这就是神似的力量。我跟演员说,我们在外部条件上帮助你们无限地去接近原形,剩下的事情你可千万别去生硬地模仿。
年轻人审美需要引导创作者心态需要改变
北青报:最近几部献礼剧出人意料“破圈”,获得年轻观众的追捧。从您的创作初衷来说,如何摆正年轻观众的位置?
刘江:今天我得到一个消息特别振奋,辽大的艺术系全院都在看这个戏,他们愿意看,觉得好看。这个就达到了我的出发点。我是用好看的故事来讲述党史,不是填鸭式的,而是让你自己追着看。好看嘛,还是要用故事的规律。
北青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一直源源不断,您觉得在拍摄难度、艺术表达、追求层面上,近期作品有哪些不一样?
刘江:随着社会发展全面升级,观众的审美、技术手段、宣传的要求也都升级了。过去《南征北战》看着挺高兴、挺热闹,现在看就觉得手段已经落后;那个时候人物创作还偏脸谱化——这是全球性的问题,刚刚开始有电视就是夸张的,就怕你不明白,但是进入现代审美之后,复杂性、含蓄的审美慢慢就取而代之。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现在显然更要求寓教于乐,你得给大家带来愉悦感,填鸭式没有好效果,一定是自觉的吸收才会有一个好的传播效果。
北青报:如何让青年观众,甚至十几岁的孩子愿意主动去看这种革命历史题材戏?
刘江:面对年轻群体,难在审美不成熟,所以引导很重要。有些迎合年轻人做的东西,是奔着脑残粉去的,毫无审美可言。对于粉丝经济,我是嗤之以鼻的,娱乐致死祸国殃民,是我一贯的态度。
还是得用年轻人不拒绝的、熟悉的方式来打动他们。但是实事求是地讲,让他们主动选择,是一个比较难的事情,有的人一闻到这个“味”就觉得敬而远之,这就需要我们主创在审美上下功夫多做改变。
下决心深耕谍战题材《黎明之前》将有姊妹篇
北青报:您曾说永远期待下一部作品。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您对未来一两年行业趋势的看法和个人选择是怎样的?
刘江:我相信甭管市场环境怎么变,对好内容的需求不会变,因为这是人类的天性,大酒可以少喝两顿,但必须得吃米饭。对我来说过程是一个很快乐的事情,拍戏是我的乐趣所在,没有太忧心忡忡。目前正在筹备的戏都是都市情感戏,但我更想在谍战方面花力气深挖一下,很多人希望《黎明之前》什么时候来姊妹篇,我也是下定决心要好好干一把。
(文/本报记者 杨文杰 统筹/满羿 摄影/本报记者 郝羿)